首先说土壤:
也许你用的是田园土、山土、路边土、建筑土、腐质土、塘泥、或者商品土。这些都是很好的种植土壤,一般来说,田园土可以直接单独使用,其他土应混合使用。因为塘泥太黏,应适量加入腐质土或有机质改良;未经混合的腐质土较单一,往往缺微量元素和原土(纯土),应配合其他土使用。如果将腐质土比喻为菜,那么微量元素就是调料,原土(纯土)就是主食,这样这餐饭才能吃好吃饱;别小看山土、路边土、建筑土,它们是原土(纯土),加入有机质后也是很好的栽培土;商品土,如蚯蚓粪、配方土等是上乘的栽培基质,但如果大量使用我们又不得不将成本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而那些椰砖、椰糠、木屑、之类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土,应经沤制后配合大量的原土使用。
我们看到有些菜友在网上购买看似很好的栽培基质或者用使用自己配制的土种果菜,但效果不是很好,这是为什么呢?我的看法是:
1是直接使用未经腐化的基质如椰砖、干草树叶、橱余等,缺乏有效养分;2是使用的基质较单一,缺乏微量元素;3是使用的基质搭配不合理,如肥料过多,而原土过少。这就好比你种菜如同养子一样,吃菜(肥料)太多,或吃不易消化的菜(椰砖、干草树叶、橱余、碳泥)而吃的饭太少(原土)这怎么能强壮呢!
所以种植土最好是多种混合使用,才不至于缺乏微量元素。在种植土中,原土(纯土)应占80%左右,有机质(物)占20%左右。一般认为有机质(物)在种植土中的占比小于5%为差,10%为中,20%为优,但高于20%时就可能为害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吃了太多的菜而饭少的道理一样,当然对身体不好。
其次说品种:
每个人选育品种的喜好都有他的理由,可能是因为这个品种好吃或高产或抗病耐寒。。。。。。甚至没有理由的理由:别人种的我都种。但不管出自何种理由,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选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不能无视。西北地区的新疆适种的品种不必多说了,西南的红提、华北的巨峰。。。。。。都有最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这需要自己去摸索和总结。正如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在葡萄选育品种问题上,有二个适应能力较强的品种可能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栽种,特别是在楼顶和阳台上。一个是巨峰,二个是白香蕉。它们的优点是抗病害、高产、好管理,口感也不错。缺点是商品性较差,因为它们是老品种。我就是选育了这二个品种的。它非常高产,品质也很好。这得益于水果帮论坛上一个叫“老太君”的楼顶种植葡萄高手的经验介绍。他研究楼顶种植葡萄已多年,经验告诉我们选育这二个品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正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或许有人会问:品种选定后,在哪里才能弄到好的果苗呀?万一买的果苗不好是不是……对于这一问题我能告诉你的是:葡萄的品质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后天补上的。如果你认同了这一点相信就不会再纠结了。
再次说修剪:说到修剪技术,很是让人头疼。这是因为专业的技术要求太繁杂。什么副梢处理、抹芽除梢、疏花疏果、冬季修剪、整形修剪、夏季修剪、结果枝摘心……实在是记不住太多的步骤。
修剪最主要的作用是控树势、定树形和减少耗养。我采用的是一个经减化的办法:
按季节分为:春季抹芽和冬季剪枝。
按时间分是:第一年少剪或不剪,第二年定向培养适当剪,第三年定形剪。
如:栽后的第一年任其生长,主要是培养一至二条主蔓;第二年在上年主蔓上长出的侧枝中选出二条最强的留作主蔓,这样一棵树总共形成至少4个主蔓了。其余的侧枝在冬季修剪中每枝预留3个芽眼后短截。第三年基本上形成所需的树势后要控制主蔓,作定形剪:将所有在当年长出来的枝条都视为侧枝,并在冬季修剪中按照每枝预留3个芽眼后短截。以后就按照第三年的要求来操作。 春季抹芽:抹芽除了起到疏枝调节光照,增加光合作用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控产和提高品质。
我的做法是:春芽在长到3厘米时,在主蔓上相临的5个芽中抹掉中间的3个,只保留两侧的2个芽作结果枝;在上年短截的侧枝长出的3个芽中,抹掉最下面的2个(靠里的2个较弱),只保留最上面的那个(靠外的较壮)作结果枝。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将整棵树中大约60%的未来枝条去掉。以保证果的品质。
我以春季抹芽来替代夏季修剪(即只做春季抹芽不做夏季修剪)这是一项有违常规(或称传统)的做法,好处是减少了果树当年生长期的耗养量。是一项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措施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来对比常规(或称传统)的做法就知道了。
我的做法是去掉大部分(60%)的春芽,常规(或称传统)的做法是留下更多的春芽,那个做法耗养更多?
我的做法还有不作夏季修剪,常规(或称传统)的做法是作至少一次以上的夏季修剪,这一项看似我的做法耗养更多,其实不然。你想啊,在整个夏、秋季都是葡萄的生长旺盛期,剪掉的枝条还会重新长出来,多次剪多次长,每长一次都要耗养,这不是在浪费养分吗?所以作了春天抹芽后到冬天作一次冬剪就可以了。
冬季剪枝:当年长出的结果枝(有些可能不结果)在进入冬季后,除了留作主蔓外,其余的枝条不管长了多长,都只保留3个芽眼后短截。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减缓了果树的外延速度,同时也起到因控产而延长了果树生命期的作用。
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2-3周至春季伤流发生前3-4周进行。修剪过早会影响养分回流,过晚则易出现伤流现象。伤流会严重造成葡萄树体营养损失,影响芽眼的萌发及当年结果。进入伤流期后绝不可再行修剪,应在葡萄枝蔓营养回流终止至伤流发生前1个月修剪完毕。第2年春天,当根系分布层的土壤温度上升到6-9℃时,根系开始旺盛生长,此时进行修剪,则易发生伤流,虽不致造成死亡,但因树液中有较多的营养,所以对葡萄的长势多少有些不良影响。
在春夏秋季长出的所有巻须全部掐掉,以减少耗养。
最后说供养:供养是我种植葡萄管理技术中的关键所在。
一般的做法有:喷叶面化肥、施人畜液肥、埋基肥(包括动物尸体)、定期换土等。但难以做到的是怎样才能连续平衡、安全适量的供养呢?对人说就是怎样才能做到一日三餐,而且要吃得好吃得饱的意思。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树叶覆盖法。
所谓的树叶覆盖法就是在种植盆(或池)定植果树后,在种植盆(或池)的土上面覆盖一层干树叶(约10CM),以起到保水促肥作用的方法。每当树叶腐化约50%时应补充新的树叶,如此反复。
树叶容易找到且经济,所以树叶覆盖法具有操作性。但在选用树叶时应使用那些质地厚实容易腐化(如芒果树叶、玉兰树叶、相思树叶、玉米秆等)的为佳,而那些不易腐化(如松针、稻草等)的效果就差一些。所以应有所选择。
我们知道,树木有两种根,一种是主根,往土里长得较深,起到稳固树体的作用;另一种是毛细根(也叫营养根),在土里长得相对较浅,它具有寻水性和寻肥性。葡萄树也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根据这一特点给种植盆(或池)覆盖树叶后,在盆与土之间就形成一个微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很湿润,集聚了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日以继夜的肯食树叶的同时,制造了源源不断的肥料(腐化的树叶和微生物的排泄物),这时葡萄树的毛细根(也叫营养根)为了寻肥就会上浮,这就有利于果树对营养的吸收,而且效能极高。这也免去日后定期换土或埋基肥的麻烦。况且换土或埋基肥的做法还容易伤根影响生长呢。 但是,单纯的树叶覆盖所制造出的养份似乎还是不够的,所以应找一些动物性的肥源来补充。如动物的尸体、鱼肠鱼鳞、吃剩的肉骨头(须泡水除去盐分)等都是很好的动物性氮磷肥,平时将这些肥源置于盆土与树叶之间就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
另外,对于盆栽葡萄不可或缺的一些条件或做法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