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老师
随着门禁的鸣响,特快专递的师傅将带着寒气的一包书送了进来,很快呀!周五晚上选好的几本书,周日上午就送到了。扔下了做了半截的家务,把自己陷在了书堆里。感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现在很多书、杂志都有电子版的,看起来很方便,特别是手机上可以在很多场合看,不用背负书的分量,但是我还是每个月一定买几本书,如果不买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心里特不踏实。而且阳光暖暖的下午,捧着一本有分量的书,身上晒的热乎乎,心里的那种充实和书的质感是电子书找不到的感觉。
记得在十几岁的时候,得到了一本小说《高玉宝》,那是在武汉当兵的舅舅在回家探亲时送给我的。这是除了课本以外读的第一本书。小说反反复复被读了很多遍,那时候才知道除了课本上的文章,一个人还能写出这么长的东西,还有人能够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个完整的书。从此,我爱上了读书,经常会把春节时得到的一点点压岁钱留下来,到邮局买散文、小说月报......。
1979年哥先上了大学,哥有10个借书证,每周六晚上哥都骑30多里地从城西赶回家给我带回5本书,周日晚上再把上一周带回的5本带回学校。也不管是哲学、历史、文学,还是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是书就都给我往家搬,我就每天除了上课和写作业以外,就是看书。那时候,高中学生没有现在这么多考试、摸底,但爸爸妈妈也支持我们参加高考,那时候考上大学或者中专都可以拿到干部身份,分配工作,这最直接的是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而且将来的干部身份对于普通工人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妈妈不再让我干家务活了,一心一意让我学习。好在我一直是个好学生,他们对我很放心,至于我看的是什么,只有哥知道。我特别喜欢哥借来的书,都是学校特意装过的,黑色的硬皮儿、烫金的封面,捧在手里美在心里。
工作以后,自己有钱了,就开始逛书店,每月要逛上一两回,80、90年代,每出一本或一套新书,新华书店都要排大队,有时为了早点看上书,下了夜班不睡觉,老早赶到书店等上一两个小时,一开门就冲进出买,买完了,就找一旮旯从头到尾翻两个过,再闻一闻墨香,才会心满意足的回家。
儿子从一岁多开始看婴儿画报,多数是姥姥给讲的。在他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自己爬上柜子,把两个小手指比成插头的样子插向电源,幸亏哥手及眼快一把给拽了回来,告诉他有电不能动,可是讲了几次他也不明白大人在说什么,我们那些天心都吊在嗓子眼,不知道他会摸到哪儿。新一期的婴儿画报来了,我一看讲的是个小老鼠触电被电晕的故事,赶紧给他讲了,这一下他懂了,从些不再碰那个插头了,别人插的时候还会说有点。 5、6岁的时候,他自己开始模仿着大人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郞腿看书了,还刹有介事的说,我看书了还要打扰啊!我们一看,这不是要把眼睛看坏了吗?告诉他不能躺着看书,他歪着脑袋说你们为什么都这么看呀?得,坏榜样是我们做出来的,只好修正我们自己了。现在儿子在英国读书,每次回去都要带一大堆书,而且学校老师开的书单多基本上都可以在图书馆借到,英国的书以特别贵,可是他还是要买不少,他告诉我,看纸质书有感觉、踏实。这个传染呀!
现在每个月买几本书,不光是为了读,更是为了那种感觉,几十年下来,与书结了缘....
原文地址:http://www.yzc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2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