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苹果-
吴正荣正与工人一起为黄瓜种子装营养杯。记者 周雨 实习记者 汤艳娟 摄
“各位叔叔婶婶,黄瓜种子明天就出芽了,麻烦大家加把劲,装完这批营养杯,我给大家发奖金。”日前,记者在江津区龙华镇梁家村见到吴正荣时,他正在温室大棚里与大伙一起忙碌着。
两年多前,当吴正荣决定返乡种大棚蔬菜时,全村几乎没有一个人看好他:20来岁就外出打工,10多年都没摸过锄头,不亏死才怪?
去年,大伙眼中的这个种菜“门外汉”却让人大跌眼镜:一年竟赚了40万元。
“你看你这身打扮,还是一边歇着去吧!”一位阿姨打趣地说,吴二(吴正荣在家排行第二)明明农活都做不大来,不晓得去年是啷个赚到这么多钱的哟?
“我既有‘洋办法’,又有‘土办法’!”吴正荣笑呵呵地说,所谓“洋办法”,就是使用温室大棚、催芽器等先进设施;“土办法”则是大量施用农家肥。
吴正荣今年39岁,此前曾在外打工、经商10余年。2010年底,他返乡创业,以每亩800元的租金租下10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2011年,他白忙乎了一年:除去土地租金、人工、肥料等各项成本,没赚到钱。
但这一年,他却学到了两条宝贵经验。
一是用农家肥代替化肥。2011年,他用一个大棚作试验,一半施用农家肥,一半施用化肥,结果用农家肥种出的蔬菜,成本仅是化肥的1/5,产量却提高了20%左右。去年,他的100亩蔬菜全部施用农家肥,从当地一养猪场拉来的猪粪完全免费,从璧山拉来的鸡粪只要3元一袋(约80斤),由此,去年就减少了7万多元成本。
二是不能当“翘脚老板”。2011年,他聘请了一名技术员、一名领班,分别负责技术指导和组织作业,效果不佳:技术员几天才来一次,不尽力不说,技术也比较落伍;领班是外来的,工人对他不太买账。2012年,吴正荣与妻子亲自上阵,分别担任技术员和“领班”,仅此一项,去年就节省了10万元劳务开支。
不请领班还好说,可不请技术员,吴正荣这个“门外汉”如何种菜?
“其实很简单!”吴正荣说,他主要采用两个办法来解决:一是上网查询大棚蔬菜种植的各种适用技术;二是多请教,他加入了江津蔬菜产业协会,遇到问题,随时都可以向协会会员请教。2011年,他正是通过其他会员的介绍,引进了催芽器,大幅提高了蔬菜种子的出芽率。
(来源:重庆日报)
原文地址:http://www.yzc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