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在查看小白菜的长势 记者 唐浩 摄
从大坪出发,往白市驿方向开车约一小时就来到九龙坡区金凤镇虎峰村的小蜜蜂生态农场。昨日早上7点30分许,记者走进农场大门,管理员张大姐给商报记者倒了一杯热水,笑着说:“这里的温度比主城区要低两度。”五分钟后,田成从田里匆匆赶了过来,这位25岁的青年创业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而正是以他为代表的5个大学毕业生走到一起共同打造出了“小蜜蜂生态农场”,并做到了年营业额超300万元。
蔬菜保鲜
从田里到家不超24小时
尽管此时正是大多数人还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与上班做着艰苦抗争的钟点,但田成已经在农场里巡视了好几圈,黑色的运动鞋上沾满了泥土。商报记者站在田间向农场内部望去,满目都是绿油油的,200多亩的农田被分成了大棚和耕地。田成一边走一边向商报记者详细介绍着,这里种的瓢儿白,那里是大香菜,再远一点是花菜……正介绍的时候,张大姐开着一辆电动小三轮过来,随后麻利地把4箱瓢儿白都装上了车,向农场门口停放的卡车运去。田成解释:“每周二和周五是固定给会员送菜的日子,周一和周四是收菜日。”
蔬菜的分装点就在离农场不远的一个小院里,商报记者看到,院子里到处叠着一撂撂透明的储物盒,每个盒子上都贴着不同的名字和地点。田成说这些盒子是给客户送菜时的专用储物盒,每个盒子要装6种蔬菜一共6斤,但通常他们会装到7斤左右。“菜品种类会根据生长周期来搭配,保证大家吃到刚出土的绿色蔬菜。”
田成告诉商报记者,为了形成规范经营,农场给会员送菜都是一月起送,如今,农场的会员遍布主城各区,总人数已超过1000。
用户体验
打造O2O生鲜配送平台
在田成的设想中,几个年轻人要做的绝对不仅仅是生态农业,而是打造一个开放的O2O平台,要做到这一点,现有的农场不过是线下的基础设施而已。“去年开始我们就与村里的人合作,把农场由38亩扩大到200多亩,并且在巴南也租下了一块田,由当地农民种菜,我们来做生鲜配送。到了今年,我们更是对打造O2O的生鲜配送平台势在必得。平台要干的事情也非常明确,一是为会员提供24小时内的当季新鲜的绿色蔬菜,二是努力将用户体验做到最好。”
商报记者在农场里看到,除了200多亩蔬菜地外,还有一个大约一亩多的鱼塘。田成说,鱼塘里所有的野生鱼都不对外销售,而是服务农场会员。“要做O2O平台,除了保证蔬菜品质外,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本地服务。为了增加会员体验,除开我们每个月固定的上千个电话回访、逢年过节上门拜访外,我们每月还会根据不同时节,组织各种线下主题活动,邀请会员来农场玩。除了地里的蔬菜免费摘外,鱼塘里的鱼也是给他们钓的。”
创业故事
用地图软件找地 创业半年变“黑人”
早在2011年,田成就在大学里和四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决定一起创业并将规划锁定在有机农产品上。经过一个月准备,小伙子们开始着手寻找农场。“你知道现在我们站的这片地儿是怎么找到的么?就是用地图软件看主城附近有哪些地方的绿色面积比较大,我们再挨个儿去找适合做农场的地方。后来就在白市驿的虎峰村找到了一片田,就是小蜜蜂农场的雏形。”
五个人东拼西凑借来的钱终于能让他们承包下最初的38亩田地,而启动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为了节省资金,除了自己到处跑腿寻找客户外,几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决定亲自扛着锄头下地种菜。从翻地开始,到播种、施肥、除虫、收菜,再到提着几十斤重的菜坐公交车给会员送菜,全部亲力亲为。田成说着指了指菜田旁一条约摸40厘米的沟渠表示,最早的时候,甚至连类似的小沟渠都是他们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直到半年后,农场有了初步累积,小伙子们才有钱雇用当地农民干活。
“我们五个人里除了一人是农学的毕业生外,其他都是门外汉。就拿翻地为例,你们面前这块不到1亩的地,当时我们两个人要翻一上午,农民来做的话,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为了省钱,后来我们就住到了农场边,当起了专业农民。半年下来,所有人都变成了‘黑人’,有一个甚至还练出了6块腹肌。”田成有些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创业心得
多看政策寻创业机会
挖掘客户关系链条
尽管田成看上去仍旧是个大学生,但说话做事已然有了一个成熟创业者应有的素养。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做好定位:“农业是一个砸多少钱都很难看到水花的行业,所以我们的创业就定下了以农场为契机,做重庆最新鲜的生蔬配送。”
“普通大学生基本上不可能有丰厚的资金来做市场,所以建议大家多看政策,现在政府出台了许多对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你可以在里面找到诸多机会。其次就是要学会深度挖掘,如果没钱做宣传,那么你就要想方设法挽留每一个客户,之后挖掘客户身后的无数关系链条。”
商报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6月正式成立小蜜蜂生态农场至今,田成他们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培育了超过1000家的固定客户,有过合作的企业多达五六十家左右,平均月销售量近30万元。“明年我们将正式开启O2O的步伐,除开有垂直的电商平台外,还将在主城每个区都设立实体店,自建物流进行上门配送。”
创业建议
生鲜配送电商行业
要做好“最后1公里”
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近些年主城的生鲜商品商务平台热热闹闹开业上线的多,悄悄关门的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产品入户“最后1公里”的配送成本太高。市网商协会会长胡刚认为,生鲜平台面临的物流配送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难题。
“做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开发、商品渠道、自营仓储、自营冷链和物流配送以及营销策划等多方面,都必须有很强的优势,否则将被淘汰出局。”重庆西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总经理刘元章表示。
24小时保鲜到家
收菜
从中午一直收到晚上七八点
分装
分门别类地给每个客户分装菜品到储物盒,每个盒子上都贴着不同的名字和地点
配送
第二天凌晨三点左右将配好的蔬菜拉到市区的第三方物流站
上门
最后由物流公司在中午12点前挨家挨户送菜上门,确保蔬菜从地里到会员家里不超过24小时
记者 衷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