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儒风
群装的 "儒风柱" 运行已有十五天的时间,先将这个柱子定义一个名字,根据柱子的供液方式,暂且称之为 “喷淋式营养液超薄膜培植柱” 。
这种立柱的供液方式既不同于通常的营养液膜培,又不同于气雾培,营养液附着在作物根系表面的厚度与气雾培形成的液膜厚度相仿,而比营养液膜的厚度要薄很多。那么,柱子内部的水肥气的平衡应该是非常接近气雾培的水平,而比营养液膜的水肥气平衡要更好。
当然,目前,这些都还没有实测的数据支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套立柱的供液耗能比起气雾培要低很多很多,实测,这七根立柱(共350棵菜)的营养液循环,日耗电费不到0.2元钱,大概又与营养液膜培系统的耗电相当。营养液循环的过滤,则是采用最简单的生态海绵过滤,即可保证喷淋嘴不被堵塞。
立柱上生长的叶菜品种有:美国大速生(生菜)、上海鸡毛菜和极少几棵芥菜。就目前生长的情况来看,同一根立柱上的菜苗的生长进度是有差异的,而且个头差别还很大。
综合大家的意见是:
1、上下左右的光照(强度和时间)不同所致;
2、立柱内营养液分配出现的浓度阶梯所致;
3、菜苗在移栽前的发育不均匀所致;
4、种植场地风力太大导致许多的菜叶折断所致。
本人更倾向于第3、第4点的原因。
1、从上图可以看出,实测的各个部位的照度的差别实际上并不大,而且每天每个部位的照度还是一个动态的,所以,光照的影响基本可以排除。
2、至于立柱内部营养液的的分配出现浓度阶梯,这个也是不存在的。自上而下的营养液靠自重实现随机下落,有的沿管内壁留下,有的经过若干次碰撞,被撞成更细的水滴,有的则直通而下。所以,可以认为,最上一层和最下一层的浓度是完全一样的。
3、菜苗在移栽前的发育水平不一,在同一苗床,处于边缘上的接受光照更多,会更健壮,而处在中间部位的,因光照稍弱,需要拼命向上伸展,所以,会生成瘦长体型。
4、第4个原因又与第3个原因是密切相关的。将这350棵菜苗移栽到七个立柱上以后,菜苗有发育得结实敦厚的,有长得苗条瘦长的。根据本地的气象资料,已过去的半个月,基本上每天都是2-3级的东北风。在七楼的楼顶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柔嫩的菜苗一旦移栽到立柱上便日日夜夜经受着2-3级风的蹂躏。茎秆健壮的就能抵挡住、挺了下来,而稍微瘦弱细长体型的菜苗的叶片就被风力折断而枯萎。逐渐形成健壮的有更多的绿叶获得更多光能量进行光合作用,而菜叶被折断的菜苗就失去很多的光合作用的机会。最后的局面就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态势。生菜的大小差异很大,反观鸡毛菜因茎秆比较坚实有韧性,所以,两个柱子的鸡毛菜无论是自上而下,或是东西南北向,都长得大小比较均匀。
所以,形成这些立柱上叶菜大小差异就是经济学领域的 “马太效应” 在菜园的印证----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原文地址:http://www.yzc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734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菜园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