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丝瓜
一.丝瓜黑心病
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为淡黄色病斑,边缘呈星纹状,干枯后呈黄白色,易穿孔,形成边缘有黄色的星星状孔洞。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靠风、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病菌从叶片、果实、茎表皮直接侵染,或从气孔和伤口侵染。在相对湿度93%以上,温度在15~30℃之间,植株叶面结露时,该病容易发生和流行。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降低种植密度,升高棚室温度,采取地膜覆盖及滴灌等节水技术,及时放风,以降低棚内湿度。
2.种子及设施消毒 用55~60℃温水浸种 1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20分钟后冲净催芽。直播时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进行设施消毒,定植前用烟雾剂熏蒸棚室(此时棚室内无蔬菜),杀死棚内残留病菌。生产上常用硫磺熏蒸消毒,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25千克、锯未0. 5千克混合后分几堆点燃熏蒸1夜。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甲米多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代高乐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 40%杜邦福星 8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克星丹5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 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二.丝瓜轮斑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褐色斑,边缘呈波纹状,相连形成同心轮纹。病斑周围可能会出现黄色区,湿度大时表面出现污灰色物质,后变为橄榄色,有时病斑上可见黑色小粒点。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在田间传播,从叶片侵染,气温27~28C,湿度大或湿度与温度变化大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选用绿旺、3号丝瓜、短度水瓜等耐湿品种。选择高且干燥地块种植,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注意及时防治守瓜类、椿象类害虫,防止从伤口侵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过重。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加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隔7~10天 I次,连续防治 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三.丝瓜角斑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圈的灰褐色斑,中央变褐色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开始为水浸状,后期也会流出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白色,常形成溃疡。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从叶片或果实伤口、自然孔口侵染。采种时,与病瓜接触的种子会在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上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活3~4个月,生产上如果播种带病的种子,出苗后芽发病,病部流出的菌脓,借雨水下落,或结露及叶缘随水滴落、飞溅传播,进行浸染。温度范围为 10~30℃,适温 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夏棠1号、天河夏丝瓜等抗角斑病的品种。
2.种子消毒 从无病瓜上留种,播种前将种子放入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 小时。或用50C℃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次氯酸钠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 40%福尔马林 150倍液浸 1. 5小时,或 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 500倍液浸
3.加强管理 用无病营养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并深埋,收获后及时拉秧,烧毁或深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