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4 1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古代早就对动物的自疗自救行为有过观察与记述(转载)
唐代的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医书言,虎中药箭食清泥;野猪中药箭豗荠苨而食;雉被鹰伤,以地黄叶帖之。又矾石可以害鼠,张鷟曾试之,鼠中毒如醉,亦不识人,犹知取泥汁饮之,须臾平复。鸟兽虫物犹知解毒,何况人乎被蚕啮者,以甲虫末傅之;被马咬者,以烧鞭鞘灰涂之。盖取其相服也。蜘蛛啮者,雄黄末傅之。筋断须续者,取旋复根绞取汁,以筋相对,以汁涂而封之,即相续如故。蜀儿奴逃走多刻筋,以此续之,百不失一。” 意思是野鸡能自己用地黄叶治疗鹰伤,老虎会吃清泥解药箭之毒。此说是否确实,不可得知。但至少说明古人已经发现了动物能自救自疗,并从中得到启发。
《冷庐医话》卷一集中记述了各种动物自疗的例子:“禽虫皆有智慧,如虎中药箭而食青泥,野猪中药箭食荠窟,难被鹰伤贴地黄叶,鼠中矶毒饮泥汁,蛛被蜂整以蜓蚓粪掩其伤,又知啃芋根以擦之,鹤之卵破以漏药缠之。方书所载,不可胜数。”
在中医学中,有很多中药治疗功效就是人们看到一些动物自救的情况而被发现的。例如中药的羊踯躅、鹅不食草、醉鱼草、蛇衔草等药名,就是根据动物是否食用以及食用后的反应而得名的。
踯躅是因为羊食之后就会踯躅而死,所以又叫“羊不食草”、“闹羊花”。
蛇衔草,在《本草纲目》这样记载:有一个种田的老翁,在田间看到一条受伤的蛇,而另一条蛇用嘴衔着一棵草替它敷在疮口上。过几天,受伤的蛇便痊愈而去。老翁拾取剩下的草用它来治疗蛇疮,都取得疗效,于是就把这种之蛇疮的草叫蛇衔草。(《本草纲目》卷十六引刘敬叔《异苑》:“有田父见一蛇被伤,一蛇衔一草着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父因取草治蛇疮皆验,遂名曰蛇衔草也。”)
还有许多中草药的治病功效也是通过观察动物本能救治,或受动物本能救治而发现的,比如老鹳草。
老鹳草具有祛风活血、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跌打损伤,泄泻痢疾。据说,这味中药功效就是隋唐大医学家孙思邈发现的。
孙思邈曾经云游四川峨眉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疗疑难病的奇方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由于四川属于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是患风湿病,而孙思邈用遍很多方法,仍然达不到好的疗效,这使这位医学家不由得陷入冥思苦想之中。
有一天,孙思邈带着徒弟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老鹳鸟在陡峭的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小草,随后拖着沉重的身体缓慢地飞回密林的鹳鸟窝中。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去啄食这种草,令人奇怪的是,老鹳鸟比上次飞得雄健而有力了。
看到这种情景,孙思邈想了想,对徒弟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正说明这种草没有毒性,而老鹳鸟能更加有力地疾飞,表明此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随即命徒弟采回很多这种无名小草,煎熬成浓汁,让前来求治的风湿病患者服用,并送了一些药草吩咐回去自己熬汤服用。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病人们原来双腿及关节红肿的症状都已消失,并且可以下地行走了。
人们奔走相告,慕名前往治病的络绎不绝。有许多经过治疗痊愈的风湿病人,请孙思邈给此药草起一个名字,孙略思片刻说道:“此药草是我从老鹳鸟那认识、发现的,应归功于老鹳鸟,就取名为‘老鹳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