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5 1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树立一个基本概念——叶子的呈色其实是“底色” 而不是“变色”
也就是在正常的植物体中 是同时存在黄橙色(类胡萝卜素) 绿色(叶绿素) 以及红蓝紫色(这个是由遗传决定的 有些植物的有机物质储存形式是花色素类 那它就会显色 有些植物的有机物质储存形式是淀粉之类的 就不会显色)
正常的情况下 叶绿素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所以整体呈绿色 但温度降低 叶绿素的合成就渐渐跟不上分解了 所以绿色的底色会慢慢退掉 变成了其他占优势的底色 温度对类胡萝卜素的影响没有对叶绿素那么大 所以如果没有别的呈色物质 叶片就会变黄 如果有 就会出现别的颜色(所以本质上并不是其他呈色物质增加 而是绿色的物质减少了 才会呈别的颜色)
低温的影响是主要的 至于温差有没有 理论上还是有的 因为正常的温差跟光照是同步的 白天适当的高温 有利于有机物合成 夜间适当低温 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