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手瓜的起源及食用价值 佛手瓜起源于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纪传入美国,19世纪初传入我国,云南、浙江、福州、山东和辽宁均有栽培。佛手瓜的嫩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耐贮运,可贮藏到第二年4月份,且很少发生霉烂,风味亦基本不变,故是冬春佳菜。
佛手瓜的种植条件较为简单,庭院、房前屋后、村边地头都可种植,病虫害较少,产量高,风味好,耐贮存。一般(亩)产量5000千克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2 栽培特性 佛手瓜是半阴性、攀缘性宿根植物。性喜温暖,但不耐热,也不耐霜,属短日照植株,在长日照下不开花结果,20℃以上温度才能正常生长,瓜发育宜稍低温度。地温5℃以下根枯死,耐荫。棚室栽培也很适宜。适春3-4月温床、温室育苗,庭院绿化或温室栽培。一般每株瓜蔓可爬满100平方米的架面,结瓜350个左右,总产200千克,瓜形似卷曲的佛手,故称佛手瓜。按瓜色分绿皮和白皮二种。庭院种植集观赏、遮荫、绿化和食用于一体。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瓜选择与保存:北方地区种植,一般采用整瓜播种。9月底或10月初初霜来临前,选择瓜形好,成熟度较高的果实作种瓜,采收后,将种瓜装入塑料袋中或存放在湿润沙土中,以防失水干瘪,于8-10℃条件下保存。
3.2 播种育苗:1月下旬至2月中旬,将种瓜在15-20℃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芽虽快,但芽细而弱。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种皮顶部陆续长出较多根系时,将种瓜移入装有营养土的塑料袋中,每袋一个种瓜。塑料袋横径15厘米,高20厘米左右。播种时种瓜萌芽端向上或稍有倾斜。瓜上覆土厚约5-6厘米。营养土湿度以湿而不粘为宜。播种后暂不浇水,以防种瓜霉烂。播种后,可将塑料袋放在阳畦、大棚或温室内,保持温度在20-25℃。
育苗过程中,如发现种瓜腐烂,只要幼苗根系尚好,可用手扶住幼苗,将烂瓜轻轻取出,重新覆土后,仍可继续生长。
3.3 定植:佛手瓜不耐霜冻,定植期须在终霜期过后。各地可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定植时期。一般选择在“五·一”节前后移栽。如果采用地膜覆盖,可适当提前。定植密度为每(亩)15-20株。定植前10-20天,按预定的密度挖长、宽、深各1米的定植穴,每穴施入有机肥200千克,复合肥2千克。定植时划破塑料袋,将苗轻轻倒出,带土坨定植。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缓苗。
3.4 肥水管理:佛手瓜前期茎叶生长缓慢,田间注意控制浇水,经常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佛手瓜定植后不需马上追肥,一般掌握在初花期开始施肥,距主根40厘米以外挖浅环沟施入浓度为20%的腐熟人粪肥或3%-4%尿素液,每株用量15-20千克,施肥后盖土。盛花果期可第2次施肥,每株用20%腐熟粪肥10-15千克加尿素250-300克,过磷酸钙5-7千克,钾肥0.5-1千克。在离主根80厘米处挖浅环沟施入,然后覆土并盖上杂草防止水分蒸发和土壤板结,盖草后浇水。再过20天左右,此时植株生长茂盛并大量开花结果,为及时补充养分,在离主根20厘米以外每株施发酵人粪尿80-120千克,浇透水,若气候干旱应浇水使穴土保持湿润。
3.5 搭棚:当佛手瓜植株开始甩蔓时,要及时搭设棚架,引蔓上架。棚架必须牢固高大,可搭成3米×4米或6米×6米的平架,加高2-2.5米。佛手瓜侧枝分生能力强,放任生长,会使得棚架上枝叶过于拥挤,影响通风透光和植株生长。一般每株选留2-3个侧蔓培养,及时抹去其它侧芽,防止枝叶密闭。上棚后进行1-2次摘心,以促进分枝,增加结瓜数,使瓜蔓在棚架上呈放射状分布。在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时,形成相互遮荫,出现叶蔓重叠、枯萎和落花落果现象,可摘除大部分雄花及过密枝叶,减少养分消耗,增加通透性,保持植株健壮繁茂。
佛手瓜开花结果集中,雌花开放后,果实发育很快。播种至开花结瓜需80天,开花后15-20天当果蒂表面较平、果面花纹变浅时即可采收嫩瓜,40-50天瓜成熟。在9-10℃条件贮藏效果较好,瓜无后熟和休眠期,成熟后及时采收。一般每株可采瓜300-600个,每(亩)产可达3000-5000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