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师傅
最生要的培养好硝化菌。我的总结是:氧,需要大量的氧。
以下这些相信对大家有点用处。
学习重点:
1、异营性细菌和自营性细菌;
2、氨氮分解过程里两菌的作用和繁殖进度;
3、硝化菌的繁殖为什么象植物一样需要无机肥——钾肥?
4、一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一、什么是新池症候群?
新池症候群(New Pond Syndrome)并不是一种定的鱼病,而是一种“用新水养鱼”初期所引起之症状。例如,新设的养殖池或旧的养殖池重新放水养鱼,最初都会发生这种症状。
二、新池症候群的成因为何?
新池症候群的成因是由于养殖池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系统尚未建立之故.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先说明什么叫做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系统。简单地说,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系统是指微生物与其生活之环境间,由于互相作用而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在养殖池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经常是一种自给自足型的生态系(selfsaf-ficient ecosystem),因为它们不必依赖外界之援助而能完全独立,并维持着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停地在转变之中。因此,它们都属于动态的生态系(dynamics of ecosystem)。 在动态的生态系中,每一种微生物都要对达到微生物平衡具有特殊的功用。例如,一部份细菌以摄取鱼排泄物维生,并将有毒的排泄物如氨或硫化氢释于水中,另一部份细菌再以这些有毒的成份为食,最后将之转变为可予藻类利用的营养成份供藻类吸收利用,于是循环不已。换言之,活在养殖池中各种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促进生态系内的物质循环,也唯有这种循环始终不断,养殖池内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系统才得以建立。
在细菌世界有两类细菌对池水之自净作用具有莫大的贡献,如果没有这两类细菌发挥净水功能,要在传统的养殖池获得有经济.价值的成功养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两类细菌之中,第一类叫做异营性(Heterotrophic)细菌,靠摄取有机物维生;第二类叫做自营性(Autoronhic)细菌,靠摄取无机物维生。 不管是异营性细菌或是自营性细菌,它们都是元所不在的,即使在新设养殖池中,刚放水但还未放养鱼之前,水中早已经有这两类细菌存在;只是它们的数量可能不多罢了。
当将第一批鱼虾放养后不久,这些细菌就活跃起来。大约只需数分钟的时间,异营性细菌就开始摄食现存于养殖池内的有机物(如鱼的排泄物),并大量释出高毒性的氨或硫化氢。这两种有毒的物质,可视为是异营性细菌的排泄物,系养殖池中必然之自产物。接着,自营性细菌随后又摄取异营性细菌的排泄物为食,并将之转化成无毒性的自产物。
由于这两类细菌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养殖环境塑造为一个自净之基础,遂使封闭式的水产养殖方式得以顺利进行。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两类细菌的繁殖速度差异性很大,使初期之降水功能不彰,甚至潜伏相当的危险性。
一般言之,异营性细菌的繁殖速度比自营性至少快约100倍以上,原因是前者只要有足够的有机物存在,它们就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有机物为繁殖的基质。因此,随着鱼虾排泄物的增加,它们的数量也会急速增加。反观自营性细菌就没有这么幸运,这类细菌所需要的有机物通常来自于体内合成,无法利用水体中既存的有机物作为繁殖的基质,所以繁殖速度相当慢。例如,一个异营性细菌在半天内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而在相当的条件下,一个自营性细菌顶多只能繁殖数百个而已。
异营性细菌繁殖数量大幅增加后,当然它的排泄物一氨或硫化氢的浓度也会大量提高。当浓度超过自营性细菌所能消耗的范围以外,这些有毒的物质就开始在水中被迅速累积下来,不出数日,氨或硫化氢就可以累积到危害鱼虾的程度。此时新池症候群开始发生,并出现症状。包括鱼虾食欲减低、呼吸急促、行为怪异、体色反常等症状初发现。再过一段时间,水中有毒物质可能累积到足以使鱼虾致死的浓度,于是养殖池中的鱼虾,不是死亡,便是濒临死亡的边缘。
氨或硫化氢不仅对鱼虾是有毒的,对异营性细菌也是有害的。当它们的浓度达到一个高峰值时,异营性细菌的增殖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因中毒死亡而减少,但自营性细菌的数量则仍持续增加。自营性细菌愈多就愈能更有效的消耗氨或硫化氢,于是这些有毒物质的含量就会减少,一直减少到对其他生物不再构成危害为止,此时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系统才算真正的被建立,而所谓的新池症候群的肆虐期也暂告终止。
综上讨论,可知新池症候群的危险性,是自刚放养鱼虾后不久就开始蕴酿,到异营性细菌的繁殖受到氨或硫化氢的抑制时达到最高峰,这也是鱼虾最容易中毒死亡的时期。之后,由于自营性细菌的数量越来越多,故有能力使氨或硫化氢的浓度下降,并在一般时间后降至安全范围之内。
有不少人并不了解初期养殖鱼虾死亡率偏高的原因,虽然新池症候群只是原因之一,但是却有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了解新池症候群的成因之后,必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改善。
原文地址:http://www.yzc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4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