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实施步骤
一、配制适宜的栽培基质
有机生态基质的原料资源丰富易得,处理加工简便,如玉米、向日葵秸秆,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如椰壳、蔗渣、酒糟,木材加工的副产品如锯末、树皮、刨花等等,都可按一定配比混合后使用。为了调整基质的物理性能,可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物质,如蛭石、珍珠岩、炉渣、沙等,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按体积计可自2比8至8比2。混配后的基质容重约在0.30~0.65g/cm3左右,每m3基质可供净栽培面积6~9m2用(假设栽培基质的厚度为11~16cm)。常用的混合基质有:4份草炭:6份炉渣;5份葵花秆:2份炉渣:3份锯末;7份草炭:3份珍珠岩等等。基质的养分水平因所用有机物质原料不同,可有较大差异,以后通过追肥保证作物对养分的总体需求。
二、建造设施系统
(一)栽培槽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采用基质槽培的形式(图9-1)。在无标准规格的成品槽供应时,可选用当地易得的材料建槽,如用木板、木条、竹竿甚至砖块。实际上只建没有底的槽框,所以不须特别牢固,只要能保持基质不散落到过道上就行。槽框建好后,在槽的底部铺一层0.1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以防止土壤病虫传染。槽边框高15~20cm,槽宽依不同栽培作物而定。如黄瓜、甜瓜等蔓茎作物或植株高大需有支架的番茄等作物,其栽培槽标准宽度定为48cm,可供栽培两行作物,栽培槽距0.8~1.0m。如生菜、油菜、草莓等植株较为矮小的作物,栽培槽宽度可定为72或96cm,栽培槽距0.6~0.8m,槽长应依保护地棚室建筑状况而定,一般为5~30m。
图9-1 有机基质培设施系统(单位:cm)
1.贮液罐 2.过滤器 3.供液管 4.滴灌带
5.砖 6.有机基质 7.塑料薄膜
(二)供水系统
在有自来水基础设施或水位差1m以上储水池的条件下,按单个棚室建成独立的供水系统。输水管道和其他器材均可用塑料制品以节省资金。栽培槽宽48cm,可铺设滴灌带l~2根,栽培槽宽72~96cm,可铺设滴灌带2~4根。
三、制定操作管理规程
(一)栽培管理规程
主要根据市场需要、价格状况,确定适合种植的蔬菜种类、品种搭配、上市日期,制定播种育苗、种植密度、株形控制等技术操作规程表。
(二)营养管理规程
肥料供应量以氮磷钾三要素为主要指标,每m3基质所施用的肥料内应含有:全氮(N)1.5~2.0kg,全磷(P2O5)0.5~0.8kg,全钾(K2O)0.8~2.4kg。这一供肥水平,足够一茬番茄亩产8000~10000kg的养分需要量。为了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均处于最佳供肥状态,通常依作物种类及所施肥料的不同,将肥料分期施用。应在向栽培槽内填入基质之前或前茬作物收获后、后茬作物定植前,先在基质中混入一定量的肥料(如每m3基质混入10kg消毒鸡粪、1kg磷酸二铵、1.5kg硫铵和1.5kg硫酸钾)作基肥。这样番茄、黄瓜等果菜在定植后20天内不必追肥,只需浇清水,20天后每隔10~15天追肥1次,均匀地撒在离根5cm以外的周围。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25:75至60:40,每次每m3基质追肥量:全氮(N)80~150g,全磷(P2O5)30~50g,全钾(K2O)50~180g。追肥次数以所种作物生长期的长短而定。
(三)水分管理规程
根据栽培作物种类确定灌水定额,依据生长期中基质含水状况调整每次灌溉量。定植前一天,灌水量以达到基质饱和含水量为度,即应把基质浇透。定植以后,每天灌溉l次或2~3次,保持基质含水量达60~85%(按占干基质计)。一般在成株期,黄瓜每天每株浇水1~2L,番茄0.8~1.2L,甜椒0.7~0.9L。灌溉的水量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大小进行调整,阴雨天停止灌溉,冬季隔1天灌溉1次。 |